搜索

您的关键词

科莱党建

认真落实司法部党组“五点希望” 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二)

2023-08-16

6月30日,司法部召开律师工作座谈会,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贺荣出席并讲话,贺荣要求律师通过依法执业办案、公益法律服务等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此外,司法部将在强化律师队伍政治引领、加强执业权利保障和执业监督、发展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采取硬实举措。


座谈会上,贺荣代表司法部党组对广大律师提出“五点希望”:


一是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这一从业基本要求的践行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自觉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是做热爱国家,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者。传承律师队伍爱国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职业优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是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践行法治为民宗旨,通过依法执业办案、公益法律服务等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是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心系“国之大者”,潜心钻研业务,更好适应时代新需求新变化,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高质量专业法律服务。


五是做行业清风正气的守护者。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依规诚信执业。


贺荣还表示,司法部将在强化律师队伍政治引领、加强执业权利保障和执业监督、发展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采取硬实举措,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律师协会要切实履行好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责任,把律师队伍引导好、管理好、服务好,推动律师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融入自己的全部奋斗实践中,姑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作为自己奋斗目标,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使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更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中国律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法治工作者,必须与党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充分认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人民立场,坚信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以法治工作的实绩,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


新时代中国律师,在行动中加强对“法治为民”的贯彻落实,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广泛的合法权利,必须竭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新时代中国律师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原则和目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永恒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延展,相应地对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也有了更多期盼。新时代中国律师应当把握好这一实际,与法官、检察官、警察等其他社会主义法治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一道努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全局观念,把握法治价值追求,系统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维护人民利益,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高水平法治回应人民新要求新期待。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因此,新时代中国律师还要在实践中着力在全社会提高法治权威,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在实践中着力参与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让人民群众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引导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实践中着力动员全社会共同投入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中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全民法治思维和法治习惯,使全面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


第二,必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广泛的合法权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法治建设依靠人民、法治发展为了人民、法治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依法保障全体人民群众享有广泛权利,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话的向往和追求,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过程中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提供坚强法律保障。而我国的宪法法律,也为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广泛的权利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待着享有更加广泛和充实的权利。新时代中国律师也要努力回应这种期待,通过努力工作的法治实践全面保障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广泛的合法权利。

其中,要尤为注意狠下苦功加大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人格权、财产权以及加强对特殊群体权益的保护。在保障人民群众的人格权方面,高举《宪法》里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明确规定,高举《民法典》中单列“人格权编”,对公民的生命、健康、名誉、肖像等人格权益所作的详尽规定,对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依法进行充分维护。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权方面,按照《宪法》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按照《民法典》对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的规定,以及权利救济方式和侵权责任等相关规定,致力对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进行依法开展妥善保障。而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认真落实《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规定,以实践发挥这些法律的重要引领和规范作用,加强公益法律服务力度,延伸公益法律服务深度,拓宽公益法律服务广度。


第三,必须竭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必须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公平正义成为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神圣使命。


新时代的中国律师,要通过依法执业办案、公益法律服务等实践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让人民群众都请得起律师,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追求司法结果公平公正,实现具体个案的公平正义。通过律师工作的实践努力,让“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落实,让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让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救济,让违法犯罪活动受到制裁和惩罚。护佑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保证自己合法权利,引导人民群众相信司法,保障法律发挥定分止争的功能,促使司法审判发挥终局性作用。


“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律师工作的重要指示,更是领袖对新时代中国律师的教导。


铭记这一重要指示,全体新时代中国律师应更加努力、更加积极、更加奋发、更加有为,充分认识、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律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民性,始终坚守人民律师的职责定位,始终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坚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生命线,积权参与到公共法律服务、公益法律服务中。在情在爱,胸怀维权为民理念;是山是海,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努力努力再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更大贡献。